童軍旅團
童軍運動遍佈全香港。以下為其他童軍旅團的資料。
注意:以下資料未必準確,只供參考。
旅號小知識
香港童軍的旅團編號的劃定,乃隨着時代發展而有所變化。大致上可分為6個時期:
1. 始創時期:1911年-1929年
香港童軍於1911年開始活動時,旅團編號即由英國童軍總會編制。
編制與現今的香港女童軍相似,乃參考英國軍隊的編制方式,以地區及兵種來制定。
例如該團的主要成員是童軍,就會編制「香港第X童軍團」"Xth Hong Kong Scout Troop";
如主要成員是海童軍,則編制「香港第X海童軍團」"Xth Hong Kong Sea Scout Troop";
如主要成員是小狼(幼童軍),則編制「香港第X小狼團」"Xth Hong Kong Pack"。
至於編號,是用於表達該地區有多少個團。
例如「香港第16童軍團」"16th Hong Kong Scout Troop",代表這是香港第16個童軍團。
假如「香港第15童軍團」早於「香港第16童軍團」結束營運,往後新註冊的其他單位就可取用「香港第15童軍團」這個號碼。
2. 童軍旅時期:1929年-1946年
英國童軍於1929年設立「童軍旅」"Scout Group"架構,香港童軍亦有跟隨。
新架構下容許在一個童軍旅中可因應成員而設有不同的團。
例如「香港第X旅」"Xth Hong Kong Group"下設「童軍團」"Scout Troop"及「小狼團」"Wolf Cub Pack"。
先前註冊的各童軍團可註冊成「童軍旅」,但只有「童軍旅」可配編號,附屬的「童軍團」不配編號。
而海童軍亦可註冊「海童軍旅」,即「香港第X海童軍旅」"Xth Hong Kong Sea Scout Group",下設「海童軍團」"Sea Scout Troop"。
隨着「九龍區」的設立,原先使用「香港第X旅」的旅團需更改旅號為「九龍第X旅」"Xth Kowloon Group"。
香港女童軍沒有跟隨設立「女童軍旅」架構。
3. 戰後重新註冊時期:1946年-1951年
香港童軍總會總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洗劫搶掠一空,大量文件失蹤,其中旅團註冊紀錄亦包括在內。
為方便管理,香港童軍於1946年5月要求所有童軍旅團重新註冊,並重新編號。
部份旅團因未能於此時恢復集會活動,自此失去舊有旅號。
4. 總監改革建議時期:1951年-1967年
英國巡迴總監杜爾(Dahl)於1951年檢視香港童軍後發表改革建議報告,其中建議擁有過多旅團的童軍區應加以分拆以便管理轄下的童軍旅團。
經此建議後,「香港區」分拆為「維多利亞區」及「黃泥涌區」,轄下的旅團繼續以所屬島嶼為旅號,港島的旅團使用「香港第X旅」,長洲的旅團使用「長洲第X旅」,後來的大嶼山旅團使用「大嶼山第X旅」;
「九龍區」沒有分拆,旅團保持使用「九龍第X旅」;
「新界區」分拆為「新界南約區」及「新界北約區」,因幅員廣闊,旅團跟隨童軍區的名字,轉為「新界(南)第X旅」及「新界(北)第X旅」。
5. 童軍地域時期:1967年-1999年
隨着「童軍區」的增多,總會於1958年設立上級「童軍地方」"Scout Area"架構,又於1967年設立再上級「童軍地域」"Scout Region"架構。
在地域架構下,旅團名稱亦有所更改:
港島及離島旅團跟隨地域名字,稱「港島第X旅」;
九龍及後來的東九龍跟隨地域名字,稱「九龍第X旅」及「東九龍第X旅」;
新界保持傳統,旅團繼續使用所屬童軍區作為旅號。
1973年,港島地域轄下「西離島區」轉屬新界地域,改稱「離島區」,旅團名字亦跟隨新界傳統,由「港島第X旅」改為「離島第X旅」。
1977年,隨着香港童軍脫離英國童軍,香港童軍為英語旅團開設「銀禧區」以便管理。因「銀禧區」不屬當時的任何一個童軍地域管轄,旅團便使用所屬童軍區作為旅號,稱「銀禧第X旅」。
6. 四位數字時期:1999年-今
長久以來,以上政策帶來了以下問題:
a. 重覆旅號
各地區都有自身的旅號編排,於是便會出現很多同一編號的旅團。以「第1旅」為例,理論上全香港可以有「港島第1旅」、「九龍第1旅」、「東九龍第1旅」、「南葵涌第1旅」、「北葵涌第1旅」、「荃灣第1旅」、「青衣第1旅」、「離島第1旅」、「大嶼山第1旅」、「元朗東第1旅」、「元朗西第1旅」、「十八鄉第1旅」、「屯門東第1旅」、「屯門西第1旅」、「沙田東第1旅」、「沙田南第1旅」、「沙田西第1旅」、「沙田北第1旅」、「大埔南第1旅」、「大埔北第1旅」、「璧峰第1旅」、「雙魚第1旅」、「銀禧第1旅」,共23個「第1旅」,再加上「海童軍旅」:「港島第1海童軍旅」、「九龍第1海童軍旅」、「東九龍第1海童軍旅」、「新界第1海童軍旅」、「新界東第1海童軍旅」,理論上全香港可以有28個「第1旅」。這麼多的同一編號旅團容易令人混淆及誤會。
b. 轉區重編旅號
因應各地區都有自身的旅號編排,如一旅團遷往他區時,其旅號便需因應新地區而重新編排。例如假設「九龍第1旅」遷往青衣集會,因地區的不同,該旅不可繼續使用「九龍第1旅」,但青衣本身可能已經有「青衣第1旅」,於是「九龍第1旅」不可簡單地改稱「青衣第1旅」,如當時青衣已經有49個旅團,「九龍第1旅」可能就要改稱為「青衣第50旅」。未必所有童軍成員都可接受旅號更改的安排。
c. 重用旅號
當一個旅團停止運作並註銷後,其旅號便會開放給新旅團取用。於是雖然旅號相同,但實際上是2個完全不同的童軍旅團。例如假設「九龍第1旅」是一個基督教會營運的旅團,後來停止集會註銷,而剛好有一九龍的佛教寺廟註冊營辦新旅團,他們可取用「九龍第1旅」作為旅號。重用旅號容易令人混淆及誤會。
--
以上問題都源自旅號中的數字編排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香港童軍於1999年6月採用全新的旅號政策:
a. 獨立旅號
各地區不再使用自身的旅號編排,新旅號經全香港順序分配,確保旅號不會重覆。因新政策實施時全香港有1053個旅團,新旅團位於九龍大角咀,故編為「九龍第1054旅」(主辦機構:中華基督教會基全小學下午校),之後新註冊的旅團位於屯門蝴蝶邨,故編為「新界第1055旅」(主辦機構:香港童軍總會-屯門西區區務委員會)。
新註冊的旅團由1054開始順序編排,前面配以所屬「童軍地域」名字。「銀禧區」因不屬任何一個「童軍地域」,故繼續稱「銀禧第X旅」。
為解決「海童軍旅」的自身旅號編排,新旅團不可再註冊「海童軍旅」,只可於新的「童軍旅」中開設「海童軍團」。
另外,亦有不附屬於「童軍旅」的「樂行童軍團」的問題,新旅團不可再註冊成為獨立運作的「樂行童軍團」,只可於新的「童軍旅」中開設「樂行童軍團」。
經全香港編排的四位數字旅號,如遇到轉區的問題,亦只需修改旅號前的地區名字,例如「九龍第1000旅」轉往青衣集會,其旅號只需改為「新界第1000旅」即可。
所以這安排便解決了「重覆旅號」及「轉區重編旅號」兩大問題。
b. 保留旅號
當一個旅團停止運作並註銷後,新政策之下,其旅號不再開放給新旅團取用。當該主辦機構日後再度復辦童軍時,便可再度使用舊有旅號。這安排便解決了「重用旅號」的問題。
--
新政策同時為免更改旅號而為各旅團帶來龐大的行政費用,於是安排舊有旅團可繼續保持其舊有旅號。一旦這些旅團出現轉區問題時,則需採用新的全香港四位數字編排旅號。
至現時為止,5個「童軍地域」都有「海童軍旅」繼續運作;
「新界地域」有1個獨立的「樂行童軍團」繼續運作;
而新界的固有旅團都有繼續使用所屬「童軍區」作為旅號。